新生儿黄疸如何是好?
2017-08-04 浏览量:655
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都会出现皮肤或巩膜黄染(新生儿黄疸)。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,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。
生理性黄疸:一般在出生后3天开始出现, 4~6天达高峰,7~10天以后逐渐消退,通常与“吃得少、拉的少”和母乳喂养(母乳性黄疸)有关,经积极治疗预后好,家长不必过分紧张。
病理性黄疸:出生后1-2天开始出现,并迅速上升,严重时可引起“核黄疸”,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致脑瘫,严重的可引起死亡。因此,必须引起重视、尽早发现、尽早治疗,出现病理性黄疸必须尽快到新生儿科治疗。发生的原因很多,如:Rh血型不合(妈妈Rh阴性、宝宝 Rh阳性)、ABO血型不合(妈妈O型、宝宝非O型)、地贫、G-6PD缺乏(俗称蚕豆病)、感染(细菌、病毒感染,包括宫内感染、弓形体、风疹病毒的感染)、某些中药等。
因此,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措施如下:
1、在门诊产检时,夫妇双方必须检查血型、地贫筛查、G-6PD等,可以根据遗传规律判断宝宝黄疸的原因,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。
2、宝宝出生后在医院接受每天皮测黄疸,医生会根据所得数值做相应的检查和宣教,必要时转新生儿科,请配合。
3、积极喂养,让宝宝多喝奶喝水、多排便排尿,有利于黄疸的消除。尽早给宝宝喂奶喂水,让胎便尽早的排出,从黑色转变为黄色。因为胎便里面含有很多胆黄素,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。有轻度黄疸时可以多喂葡萄糖水,每天有6~8次小便,如果次数不足,有可能喝水少,小便过少也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。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~3天就排完了,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。
4、不要随便给宝宝喂养不明来历和成分的中药材。
5、回家后自行观察宝宝黄疸的情况,不要将宝宝关在挂着厚重深色窗帘的房间内,每天都应该把小儿放在自然光线下察看,观察时母亲先用手指按压额头,胸部及手脚心,需按压1~2秒钟然后将手放开,即可排除皮色和血管充血的影响,观察到皮肤真实的黄染情况;另外,仔细观察眼泪及小便是否发黄,大便是否发白,白眼珠是否逐渐变黄,同时注意小儿是否发烧,吃奶情况以及精神睡眠情况。一旦发现新生儿的巩膜,颜面,全身黄染,以及尿及眼泪发黄,有全身出现有症状时表明黄疸比较严重,必须尽快抱孩子去医院检查及治疗。